靖难是什么意思?集合88句
一、起兵靖难是什么意思
1、同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
2、首先是宗室待遇变化。朱棣因为反对建文帝削藩而起兵,为了争取诸王拥戴,还改变祖制给予宗室更高的品级。再就是强化了集权统治。由于靖难之役时,京中宦官提供的情报帮助成祖击败建文帝,成祖即位后便改变太祖以来禁止宦官干政的政策,开始重用宦官。第三,割让大宁。朱棣在靖难初始时曾将大宁的全部军力纳入麾下,朵颜三卫在后续作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故朱棣称帝后,将宁王封于南昌,把大宁封赏给朵颜三卫作酬劳。
3、燕王指的是明成祖朱棣,朱元璋在位时为燕王!燕王扫北,说的是明成祖的北伐。
4、建文帝起用老将耿炳文统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继续讨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谋略,致使主力不断被歼。
5、但是,建文帝却没有采纳卓敬的“徙藩”之策,而采纳了齐泰、黄子澄的“削藩”之策。而在朱棣夺得天下后,卓敬被拘捕,朱棣就责备卓敬为何建议建文帝改封自己,而离间皇家骨肉亲情。卓敬厉声答道:可惜了建文帝没有采纳我的建议。
6、朱标的死就是平静的睡眠丢下了一颗石子。储君之位悬空,诸王自然会有想法。如果说朱元璋分封是撒种子,那朱标病死就是老天抛下的雨露,让夺位之心开始萌芽。虽然皇太孙的册立暂且将此事压下,却没有除根。朱元璋知道问题变得严重,所以留下了《皇明祖训》,目的有两个,一是防大臣,二就是防藩王,但是可笑的是朱棣却正好利用了《皇明祖训》来起兵,自称“靖难”。
7、靖的结构是:左右结构
8、建文二年正月,李景隆救大同,朱棣撤回北平。二月,保定府降燕。四月,李景隆北伐,与燕军大战于白沟河,最终战败,只得撤回德州。燕军紧随其后攻德州。五月,破德州,攻济南。六月,建文遣使求和,朱棣不听。七月,都督平安入河间,断燕军粮道。八月,朱棣撤军,盛庸、铁铉收复德州。十月,朱棣声东击西,再次南下攻下沧州。十一月,朱棣放弃德州,南下大名府。十二月,大战于东昌,燕军战败,撤回北平。
9、靖国: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吾以靖国也”,“靖”意为安定,“靖国”意为使国家安定,和明成祖发起的靖难之役的意思相似。宋徽宗也有一个年号叫做建中靖国。民国四川地区部分军阀部队的名字叫做“靖国军”也是取自“使国家安定”的意思。昆明市区有靖国路、靖国小学等。
10、建文四年正月,于馆陶渡河。下东阿、东平、汶上、沛县,抵徐州。二月,官军南下守淮河。三月,燕军攻宿州。四月,与官军战于灵壁。五月,下泗州,攻扬州。六月,渡江至镇江。六月十三,燕军抵金陵。建文自焚,百官降。
11、“靖”的基本含义为平安,安静,如靖冥、靖默;引申含义为平定,使秩序安定,如绥靖、靖难。
12、答:意思是说,朱棣一方的人们在靖难战争中遗留的孤儿。
13、从中也可以看出,燕王朱棣并非一定会反,如果是”徙藩”,燕王朱棣还是会被迫接受的。徙藩比削藩政策要柔和得多,也便于各藩王接受,还可以瓦解各藩的联合,同时又不违背朱元璋“建藩”的祖制,建文帝也一样能达到巩固政权的目的。
14、周夷王烹杀齐哀公,可以说并不超越王权。但如果周夷王趁机将齐国收为己有,那显然是违背道义的。
15、靖难是发生于明朝建文元年七月,是燕王朱棣在北平起兵造反推翻建文帝统治的事件。明太祖朱元璋曾两次分封诸子为藩王。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病故,皇太孙朱允炆对诸王势大难制深感忧虑。1399年朱允炆即位后,即与齐泰、黄子澄等密议削藩。建文元年六月,齐泰密敕张信逮捕燕王。
16、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
17、攻陷南京,建文帝失踪,朱棣登位。
18、从中央集权与国家稳定的角度上来看,建文帝削藩固然没有错。但是,从封建宗法与传统道义的角度上来看,靖难之役乃是错在朝廷。靖难即靖除国难之意,如果要问燕王朱棣有没有谋反之心、想不想当皇帝?那么,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有谋反之心、想当皇帝并不能算是罪行。
19、建文初年,卓敬秘密上疏,称“燕王才智超群,有雄才大略,跟太祖朱元璋很相像。其封地又地势险要,兵马精锐,是金朝与元朝建都的地方。不如把他改封到南昌地区,万一情况有变,也比较容易控制。”
20、因而,历史上的吴起、商鞅、晁错等遭受贵族、藩王们痛恨并不是无理由的,这些人实则就是帮助大宗欺压小宗。放在今天,就相当于企业大股东利用职业经理人打压、排挤小股东。
二、明朝靖难是什么意思
1、靖言庸回,靖谮庸回,自靖自献
2、古时候,就有副对联,上联是:百行孝为先,论心不论事,论事贫家无孝子;而下联是:万恶淫为首,论事不论心,论心古今无完人。即便是贩夫走卒乃至是衣不蔽体的乞丐,也会臆想一下当皇帝的感受,更何况是与皇位本来就有一定继承名分的宗室亲王。只要燕王朱棣无谋反之实,就不能假定以谋反之罪。
3、洪武三十一年七月,废周王。
4、靖冥,靖气,靖献,靖遏
5、靖的成语:靖言庸违
6、与此同时,也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
7、靖难之变是明朝发生的。
8、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新继位的建文帝朱允炆感到地方藩王势力过大,威胁中央,决定采纳大臣齐泰,黄子澄的建议进行削藩,不到一年时间,周,湘,齐,代,喉五王。
9、靖难一词源于中国历史上的“靖难之役”,指的是明朝嘉靖年间发生的一次叛乱事件。在这次事件中,明朝皇帝嘉靖通过军事手段镇压了叛乱,维护了朝廷的统治。
10、与此同时,朝廷派老将耿炳文帅军征讨。八月,耿炳文兵败于滹沱河,退守真定。朝廷再派李景隆北上,同时令辽东攻永平。朱棣救永平。李景隆围攻北平。朱棣救援永平之后,奇袭大宁,夺取朵颜三卫,解决后方。十月,朱棣回师。十一月,打破李景隆,李景隆撤回德州。十二月,朱棣攻大同。
11、就死去皇上的儿子对上新皇上不满引发对皇上征讨
12、靖的笔顺是:点、横、点、撇、提、横、横、竖、横、竖、横折钩、横、横
13、朱棣很生气,还是怜惜卓敬的才能,而不舍得杀死。结果,姚广孝与卓敬有仇,进言道:倘若卓敬的建议被建文帝采纳,您又怎么能当得了皇上?于是,朱棣才杀掉卓敬,并诛杀了卓敬的三族。
14、第三,建文削藩。
15、明朝初年,天下初定。虽然做到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但是元朝在塞外还有很大的势力,所以边境的安定成为重中之重。那么如何让边境安定呢?只能驻兵,而且是重兵。为什么?因为当时的环境下,明朝不仅要守边,还要时不时的出塞,目的就在于消灭北元的有生力量,这是任何人都能想到的事情,因为谁也不可能把威胁留着给后人。
16、首先,明初分封的事情。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要分封诸子为王,而且封地都处于兵家要地,又有重兵。他难道不知道危害?朱元璋当然知道,但是他也是权衡利弊之后的选择。
17、无论是汉朝的七国之乱还是满清时期的三藩之乱,如果论事理之曲折,显然都是曲在朝廷。这也是为何当吴楚七国打出“清君侧、诛晁错”的旗帜时,汉景帝立马将晁错腰斩弃市的原因。朝廷在道义上本来就有过错,而并非吴王刘濞天生反骨。吴王刘濞年轻的时候不反,儿子被汉景帝拿棋盘砸死的时候不反,非要到了晚年都快折腾不动了才反?在情理上都讲不通。
18、看了这段极赋煽动性的“演讲”,我的心潮都有些澎湃了。人家朱棣不愧是当政治家的材料,他确实在这方面与老爹朱元璋一个德性:胆大+心黑+脸皮厚→成功,这就是专制社会里政治家获胜的一个秘诀。
19、建文元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一夜之间就扫除了建文帝在北平的兵力,按常理来说,他的将士士气正旺,理应迅速打出北平城去,兵法上所谓“一鼓作气”是也,但朱棣并未如此,而是在北平休整。
20、颇具讽刺的是卓敬的徙藩政策起先是针对燕王朱棣而起的,而建文帝没有采用,结果却被朱棣采用了。燕王朱棣当上皇帝之后不久,就先将被封在边塞的有实力的藩王一个一个地改封到内地,然后再一个一个地解除各藩王的兵权,这才渐渐地消除了明初各藩王对中央朝廷的威胁。
三、奉天靖难是什么意思
1、另外,让朱棣决定发动靖难之役的原因,主要还是朱允炆听从了几个老臣们的建议,开始实行暴力削藩。朱允炆的削藩政策,让几位藩镇一方的亲王死的死,囚的囚,朱棣被逼得太紧,只能以靖国难之名来发动政变。
2、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
3、古同“静”,静止。
4、答:1403年朱棣登帝位,改号永乐,后又迁都北京,是为明成祖。历史上称此事为“靖难之变”,民间俗称为“燕王扫北”。后称永乐扫北。朱棣在靖难初始时曾将大宁的全部军力,朵颜三卫在后续作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永乐元年三月把大宁封赏给朵颜三卫作酬劳。
5、建文元年六月,废岷王。
6、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
7、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建文元年到建文四年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但是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逝,洪武三十一年,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并准备削除燕王。在这种情况下,朱棣于建文元年起兵反抗,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
8、此外,“靖”还表示图谋,谋议,如“实靖夷我邦”。在古代,“靖”,古同“静”,静止。
9、燕王朱棣是朱元璋的儿子,轮能力功绩,朱棣方方面面并不输给朱允炆,然而朱元璋却还是把皇位传给皇长孙朱允炆,这也为之后朱棣的谋反埋下了祸根。要说还是朱棣在性格上跟朱元璋最像,他们都有着足够的谋略与手段,也足够的心狠手辣,是个帝王之才,再看看朱允炆呢?虽然善良仁慈,却少了一分帝王的胸襟和果断。朱棣谋反,也是因为他对朱允炆这个侄子当皇帝心有不服。
10、嘉靖,平靖,靖康,宁靖,绥靖,
11、建文元年七月,燕王朱棣起兵。斩杀建文所派将臣,控制北平,初六,通州归附。七月,破蓟州,居庸关,怀来,永平府,防卫辽东。
12、那么驻兵就要有将领,谁去呢?有两种选择。一就是用开国老将,二就是分封诸子为王。那朱元璋为什么最后选择了分封?因为相比较而言,封王造反要比大将造反要划算,人都有私心,这就是朱元璋的私心。封王造反最起码还能给朱家留后,大将造反朱家留就极有可能被屠灭,这些都是历史教训。
13、靖难之役是怎么回事?
14、朱棣篡夺皇位的原因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建文帝朱允炆的削藩政策,触动了包括朱棣在内的一些藩王的利益;二是因为朱棣本来就有当皇帝的野心,可惜的是朱元璋并没有传位于他,反倒是将皇位传给了性格懦弱仁慈的孙子朱允炆。
15、靖国难意思是指平定国家很难。
16、靖拼音jìng基本释义详细释义
17、尽管靖难之役也能算是燕王朱棣先动的手,但从本质上来说,是完全遭到了朝廷的逼迫。在燕王朱棣举兵之前,建文朝廷已经废了周、齐、湘、代、岷等五位藩王,而废藩是违背明朝祖制的。
18、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练子宁、陈迪等先后被杀。靖难之役给明初刚刚得到恢复的社会经济又带来不小的破坏,尤其是战争剧烈的地区,所受的破坏更大,形成“淮以北鞠为茂草”的情况。
19、“靖难遗孤”,则指在靖难之役中被屠戮的众多“建文”臣僚的幸存后裔。
20、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是明朝官员封号。
四、藩王靖难是什么意思
1、五次北伐致使蒙古势力进一削弱,维护了明朝边境的安宁,后来成祖亦在第五次亲征得胜回朝途中病死。
2、靖难的含义也可以延伸到其他历史时期和国家,指的是政府或统治者对于叛乱或动乱的镇压行为。这种行为通常是为了保护社会秩序、维护政权稳定和保障人民安全。靖难行动可能包括军事行动、政治手段和法律制裁等,旨在恢复社会秩序和恢复政府的合法权威。
3、即便这些藩王有不法、不德的行为,但按封建宗法来说,只要这些藩王不是举兵对抗朝廷,朝廷也不能随意废藩。如果藩王的确有不法、不德的行为,而将藩王废黜,而藩国也应该由其同宗子弟继承。周夷王时期,齐哀公因遭到纪侯的谗言而被烹杀,而齐国则由其异母弟异母弟齐胡公继承国君之位。
4、建文三年二月,朱棣再次南下。三月,与盛庸战于夹河。闰三月,战于藁城。四月,建文遣使和谈,不成。五月,朱棣令都指挥李远从济宁南下。六月,焚毁官军粮食于沛县。七月,燕军攻漳德。平安自真定攻北平,房昭入紫荆关攻保定,朱棣回援。九月,平安战不利,退回真定。十月,房昭退回大同。十二月,朱棣再次南下。这一次不再和盛庸等纠缠,直取京师。
5、现代汉语中,“妥”还有安置的含义,如妥灵。
6、妥的基本含义为安稳,安定,如妥帖、妥安;妥的引申含义为适当,合适,如稳妥。
7、意思是形容在社会安定时代,纵然是妖魔鬼怪乱舞也要在有秩序的形式下进行。事实证明邪不压正。
8、靖难的意思和含义是镇压叛乱或叛乱行为,以维护社会秩序和政权稳定。
9、看过《大明风华》的观众,估计会对女主角孙若微的身份“靖难遗孤”印象深刻。朱棣发动了一场争夺帝位的战争,历时4年,终于在1402年成功即位,成为明成祖。这场战争中,朱棣喊出的口号便是“清君侧,靖国难”。
10、第二个主要原因就是太子朱标病死。
11、朱棣进入南京后,大肆杀戮曾为朱允炆出谋划策及不肯降附的文臣武将。
12、建文帝即位之后,采用齐泰、黄子澄之言,进行削藩。这件事本身没错,但是太急了。而且顺序错了。他们率先撤销的藩王并不是势力最大的,都是些软柿子,没什么威胁的。如此一来,那些势力大的藩王就会事先做出应对,让事情变得棘手。
13、“靖”,普通话读音为jìng。“靖”的基本含义为平安,安静,如靖冥、靖默;引申含义为平定,使秩序安定,如绥靖、靖难。
14、图谋,谋议:“实~夷我邦”。
15、历史上的燕王扫北:
16、奉天靖难:奉天意,平定战乱,扫平奸臣。
17、“靖”,读音为jìng,最早见于秦朝小篆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靖”的基本含义为平安,安静,如靖冥、靖默;引申含义为平定,使秩序安定,如绥靖、靖难。
18、恭敬:“士处~,敬老与贵,交不失礼。”
19、说起来真正的源头还是明太祖朱元璋,但是我们也不能说朱元璋做错了。
20、随意废黜藩王,实质上就是大宗欺压小宗。汉文帝时期,淮南王刘长因遭到流放而绝食身亡,淮南国被除。当时就有民间歌谣:“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汉文帝听闻之后,就感叹道:天下人以为我是为了贪淮南国的土地吗?也可以说为了堵天下人之口,汉文帝又将城阳王刘喜徙封到淮南故地。
五、永乐靖难是什么意思
1、建文元年四月,废齐王、湘王、代王。
2、“靖难”的意思:“靖”指平息,扫平,清除。“靖难”代表平定祸乱,平息战乱,扫平奸臣的意思。不过太祖的成法里面还有一条就是皇帝先召唤藩王,藩王才能起兵,且成功铲除奸臣后要五日之内离京。所以这不过是朱棣想要夺取皇位的一个借口而已。
3、靖的部首是:立
4、朱棣为何说自己是“奉天靖难”
5、靖难之役更是如此,那些藩王都是朱元璋分封的,建文帝是没有权利随便废藩的。实际上建文帝是有更缓和、稳妥的措施,这便是“徙藩”之策。
6、靖难靖嘉靖康靖绥靖节靖志靖晏靖恭靖乱靖言靖人靖共靖默靖深靖匡靖端靖献靖享靖民靖冥靖步靖氛靖慎靖约靖兵靖领靖寐靖气靖室靖重靖退靖密靖遏靖柝
7、那么多诸侯、藩王都在反你,却把“叛乱“的罪责推给刘濞,那显然是不公道。满清时期的三藩之乱,也是一样,三藩虽然都是汉奸、而不值得同情,但满清撤藩却显然是背信弃义、过河拆桥。
8、第四,燕王起兵。
- 上一篇:名人名言8字以内集合100句